《儿童乐园》说课稿(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乐园》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乐园》说课稿1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其次课时,事实上就是乘法的初步熟悉。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同学经受发觉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把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特殊值得留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但是同学必需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仔细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把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详细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洁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依据教材和同学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纳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觉、去再制造新学问。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详细的活动情境中,让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敏捷、好玩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准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同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
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发练习本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给全班每个同学发2个本子,一共需要多少个本子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现在,由于各个方面的缘由,各个学校的班额相对都比较大,在80人左右,同学假如用连加的方法:2+2+2+2.,七八十个2相加,相当烦琐,可以激发同学探求新知的愿望。这时,老师可以引导: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其次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
我预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查找数学信息,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沟通,并进行汇报,老师依据详细状况把同学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接着,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预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然后,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老师可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同学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成发来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你能给这个乘法算式中的各个数起一个名字吗?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同学经受概念的在制造过程,使他们明白所谓的乘数、积都是大家商定俗成的称呼,假如是一个新发觉的事物,他们也可以为他们命名,从而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最终一个步骤,请同学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准时对所学学问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老师还要留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同学明确它们的由来。
经过其次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同学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熟悉,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如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沟通,查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沟通;然后,把本课引入的发练习本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同学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延长到生活中去。同学能够在生活中查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楚的熟悉,已经真正把握了乘法的意义。
五、说媒体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制作简洁课件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让课件把主题图直观呈现在同学面前,实现学问呈现直观化;接着,要让课件把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现象模拟动态化。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从中可以看到学问的脉络和重难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为同学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同学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究的、主动进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判指正。
《儿童乐园》说课稿2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选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课。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起着关键的承前启后作用。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情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重点:
会正 ……此处隐藏6851个字……县让学生观察刚刚所列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加数相同,都是2,教师便适机点拨“像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加法计算,我们还可以用乘法”
3、(幻8)像2+2+2+2=8,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学生会回答出“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或4×2,读乘法算式时,从左往右依次读,同桌一起练习读读“4×2”接下来便一起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2和4都是乘数,结果的8是积”这一过程可以让已经预习会的学生来当小老师介绍。
4、(幻10)在学生会读,认识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后,老师继续追问“2在加法中是什么书?在加法中没有4,4从哪儿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弄懂之后考考他们”6个2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8个2呢?列完算式后让学生练习读读算式,说说算式各部分名称。
5、接下来便进入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6、(幻1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幻12)小火车坐了多少人?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可能有列加法的,也有列出乘法的,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幻13)6从哪儿来的?表示什么意思?(每节车厢坐4人,有6节车厢,也就是有6个4)
7、(幻14)教师进行小结:像刚刚这样的算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简便“8、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锻炼能力“(幻15---18),习题的设计我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前3题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最后一道题直接列乘法。最后布置作业。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儿童乐园》说课稿6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别。但是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
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发练习本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给全班每个同学发2个本子,一共需要多少个本子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现在,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各个学校的班额相对都比较大,在80人左右,学生如果用连加的方法:2+2+2+2.,七八十个2相加,相当烦琐,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
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接着,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然后,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成发来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你能给这个乘法算式中的各个数起一个名字吗?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在创造过程,使他们明白所谓的乘数、积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称呼,如果是一个新发现的事物,他们也可以为他们命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一个步骤,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教师还要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
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如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发练习本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五、说媒体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制作简单课件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让课件把主题图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知识呈现直观化;接着,要让课件把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现象模拟动态化。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从中可以看到知识的脉络和重难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