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学数学总结锦集5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学数学总结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学数学总结 篇1
时光如流水一般,转眼又要过新年了。在本期中主要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领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究和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体会这些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化关系。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2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20以内数字,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胆分类,并能知道每类物体的数量是多少,分了几类。引导幼儿尝试对10至20个物体的排序活动,理解序数的含义。大胆尝试换规律排序,初步理解事物的`规律性。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全期上课21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上一节数学课,第21周进行全面复习。在数学老师耐心地引导下,幼儿逐渐喜欢上了数学这门学科。上课前,老师总是把书上的彩图放大画在小黑板上,让幼儿看得更加清楚。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正题,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
情况制定数学教学计划,灵活的实施教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助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教学数学总结 篇2
4月份第二周,我园做了一次全园性的蒙氏数学教研。目的有两个层面,一是提高蒙数老教师的做课能力,充分体现我们的园本课程的优势;二是加强新老师学习,让新老师了解我园的园本课程蒙氏数学的课程理论,上课流程,学习方法。教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优秀老师做蒙氏数学示范课
第二阶段:集体评课及蒙氏数学课程培训
第三阶段:中小班数学老师蒙数听评课。
在第一阶段,优秀老师蒙氏示范课上,分别安排了赵老师的感知数位,杨老师的数量结合,王老师的平行四边形。从三个示范课上看,老教师对蒙氏数学上课的流程及蒙氏数学的课程理念掌握的比较到位,都能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入手,让幼儿感知,体验,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各班的常规很好,幼儿的操作能力很强。杨老师和赵老师数学语言严谨,课程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给老师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几个今年初次带蒙数课的老师,和从大班调到小班的老师,他们感到蒙数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小慧的平行四边形课有点偏离重点,没有能够让幼儿自主的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但她在活动结束后的自评中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小慧在操作活动中试图挖的再深一些,虽然没有成功,但想法值得表扬,并且也使听课老师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示范课听课完毕以后,所有蒙氏数学老师及新老师利用一中午的时间进行了集体评课和蒙氏数学学习。在评课过程中,除曹宁,杨思,杨丽等几位评课好的老师以外,王小慧,李思雨,赵旭娟的评课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评课后的蒙氏学习首先结合优秀老师的示范课,然后再结合蒙氏课程理论,从蒙氏课程的理念,蒙氏课的模式及基本流程,操作的类型及操作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典型课程应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学习(有具体文稿和课件,这里不再详述)。学习完毕,对老师进行了要求,并安排了下一阶段的中小班蒙数听评课。
其中,小一班李瑞,小二班曹宁分别作了“2的形成”。李瑞是新老师,能够把活动流程模仿下来,但顾不上孩子,只管自己走流程。并且没有突出活动重点“1个再添
上1个就是2个,用数字宝宝2来表示。”;曹宁把重点突出了出来,但语言不精练,操作时落入了指令性操作的误区,不能给幼儿以思考的时间。小三班肖灵做的“感知三角形”,能利用线条拼摆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三个边做得很好,但幼儿对角的感知方面做得不太到位,而且也出现了“保姆式操作”,不敢放开手来让孩子们发挥。中三班刘宁讲的单双数,问题主要存在于语言表达不够严密,目标定得有点太高,不符合本班幼儿情况等。另外还有立棉的“认识20以内的数字”,小慧又做了一次“10以内的倒数”等,均存在重点不突出的情况。而思雨老师做的“5以内的数量结合”是非常成功的一次课,不仅能够用多种材料让幼儿感知数的抽象性,而且能够授予幼儿观察事物的顺序、点数的顺序及方法,最后还以游戏的方式把活动进一步深入到“按数取物的”层次。
这一轮听评课结束后,我给老师们作出一些园本课程包括蒙氏数学,帮我早读,洪恩英语的要求,也就是要把我们园园本课程的优势进一步发扬。(注,在四月初我们已经进行了帮我早读的教研,让全体带帮读的老师听了赵庆芳老师从蓝天幼儿园带来的帮读课教学模式,充分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利弊,并给各班做出了要求,让各班把这种模式在晨读,坐车幼儿走了以后这段时间抓起来。
另外,我们在两个学前班进行了一次模拟小考试,目的是发现我们在幼小衔接文化课教学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考试题目比较简单但面比较宽,因为是第一次考试,要求也比较松。考完之后,我及时组织老师进行了“幼小衔接教研”,总结出了以下几点:1)拼音方面学二班没有问题,学一班存在幼儿拼音书写不规范的问题;2)数学方面还需要把学习面放宽,加强幼儿对各种题型的练习;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进一步规范;
3)要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书写速度,答卷技巧。
幼儿教学数学总结 篇3
一、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愉快、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所以教师要将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势放下,活动中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教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
如:教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动作的夸张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导入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开头语我都会特别设计一下。
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儿歌、故事、谜语等,因而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用了《孙悟空海底探宝》的故事稍加情节改动来导入新课的:“在大海深处,有一座神奇的宝库,宝库里藏着一棵长满智慧果实的大树,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获得智慧果实吗?”幼儿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显得格外开心、格外专注。
三、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因而,它也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让幼儿在欢愉、轻松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
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设计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1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兔妈妈”在游戏中要求“小兔”:“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采蘑菇,每只小兔采1个蘑菇,然后来交给妈妈。一个蘑菇一个蘑菇合起来就是‘许多’蘑菇。”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教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幼儿教学数学总结 篇4
来到幼儿园的日子里,我一直在不断学习中前进,这条路上充斥着荣耀和光辉,作为幼儿园的一名数学教师,我真的倍感荣幸,同时我的身上也背负了厚厚的责任。这一年就要结束了,面对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想在此为自己的教学做一次总结,希望将来也可以继承这一年中的优点,摒弃缺点,将教学更好的进行下去。以下是我的工作教学总结:
一、注重兴趣教育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是为了接受更好的启蒙教育,这时候孩子们的年纪及相对而言都比较小,很多孩子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哭闹的情况。小班的话这类情况居多,但是中班的孩子们相对而言就更加沉稳一些了,很少在课堂上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孩子们在学校一年,也逐渐的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更是明白了来学校是来学习的,所以在往常的课上,孩子们也会认真的听课。我也从中发现教育还是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来说,刚开始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是比较的.枯燥,也比较的烦躁,很多孩子很难耐下心来,所以一个最好的切入点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找一些比较生动活泼的方法来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这就会引导孩子们培养一个好的思考习惯。
二、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独立思考的学科,但是我认为现在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独立思考是首次,其次就是要培养合作能力,我常常会出一个题目,然后分成组,让孩子们合作思考,互相讨论,从中找出答案,然后一起收获关于知识的力量。这种方法在我看来时非常有用的,有时候孩子们沉不住气一个人思考,一个小组合作起来也增添了他们的兴趣,更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承载责任,付诸实践
我很荣幸也很庆幸自己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感到非常开心,虽然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自己愿意思考,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是我一路上坚持的,也是我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我身上背负着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来自不同的额家庭,来自我们的社会,来自我们的祖国。我不得不告诉自己要努力下去,坚强下去。只有好好的承载着这份责任了,才有可能在今后创造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就让我将这份责任付诸于实践吧!
幼儿教学数学总结 篇5
这一个学期过的实在是快啊,感觉自己还没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待多久呢,就又要放假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现在的小孩子挺聪明的,他们在家里的时候就接触了许多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上课的时候基本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来解释为什么啦。现在,我就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我来到咱们幼儿园教数学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所以我对于教孩子们数学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毕竟我可是参加了不少次的培训的,而且还听过不少优秀前辈们的讲课,这让我对于教数学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这一个学期,我一直都负责着园里大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几个月的工作给我的感受就是难忘愉快,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会让我忘记了时间,甚至还会让我感受到一种变年轻的感受,虽然有时候孩子们也的确会给我惹一些麻烦,但是总体来言还是比较舒心的。教孩子们数学其实没有什么难度,毕竟孩子们还小,基本上都是教一些基础的数学,一般也就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也会简单的.教一些,为了避免把孩子们的头给弄晕了,我也是深入浅出的进行着教学。
教数学要比教语文和英语难一点,因为孩子们面对着这些陌生的符号和数字其实是很迷茫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都能把孩子们卡在那里半天,虽然在我们看来那都是最简单的计算了,但是孩子们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他在思想上有点转不过弯来,所以我们这些教师可不能着急,一定要慢慢地让孩子们理会其中的意思,即便一时半会儿理解不通也没关系,见得多了也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要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打击到了孩子们的心态,那么这绝对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的,甚至他们可能会厌恶数学这一门学科,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那我就真的成为了这个班的罪人了。
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完成的比较圆满,但是我依然不能够松懈呀,我在下学期里面还是得多多旁听其他老师的讲课并多多参加一些培训教学,让自己的思想和心态得到更好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才能让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