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和言语表达能力。
3、体会丑小花的心灵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音乐(乐曲《花仙子》背景音乐等))流星花图片及花儿、老星星头饰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颜色的流星花,导入教学
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这朵神奇的花会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开出不同颜色的花。这朵流星花开始长的很丑,后来是怎么变成了美丽的花呢?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师讲述故事至“真想看一看开放的花·····”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提问:长得很丑的花想比美,花儿们是怎么嘲笑它的?流星花听了心情会怎样?它每天都怎么做?
提问:老星星的愿望是什么?
3、讨论:丑小花会怎样帮助老星星实现愿望呢?
4、结合图片讲述故事重点片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主题。
(1)教师讲述故事(从“晚上”“到丑小花高兴得有点想哭了”),引导幼儿体会丑小花的心灵美。
提问:听到老星星叹气,丑小花是怎么做的。
提问:美丽的花儿都不肯开放怎么办?
提问:老星星终于看见了开放的丑小花,他是怎么说的?
提问:听了老星星赞美的话,丑小花为什么高兴的想哭?
(2)讲述故事结束部分,引导幼儿帮助别人得到快乐。
提问:老星星说完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为什么老星星要把丑小花变成了漂亮的流星花呢?
提问:你喜欢丑小花吗?为什么?
5、幼儿边看图边完整欣赏配乐故事,感受故事的美。
提问:流星花究竟是一朵什么样的花?为什么?
小结:流星花虽然长的很丑,别人嘲笑他,但它不难过,它很努力自信地参加花儿比美,热心帮助老星星实现愿望。最后老星星把它变成了一朵最美最美的流星花。牡丹花、玫瑰花虽然很美,但它们为了比美不肯夜里开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6、拓展谈话
讨论:你也愿意像丑小花那样帮助人吗?你想帮助谁?怎样帮助他?
7、故事表演:
根据故事中的对话,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以“不同颜色的流星花图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大胆发言,给故事设下悬念。通过对比不同颜色的流行花,教师顺理成章给幼儿提出设问:“这朵流星花开始长的`很丑,后来是怎么变成了美丽的花呢?”从而激发了幼儿想听故事的欲望。
接下来是看图听故事,理解故事,采用分段落来层层递进,主要采用问题法,与幼儿讨论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学说故事中的对话等。在此环节中,教师与幼儿通过一问一答,很好激发幼儿说的欲望。此外,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如“丑小花会怎样帮助老星星实现愿望呢?”善于抓住幼儿回答的亮点进行追问,比如:师:流星花究竟是一朵什么样的花?为什么?
通过一问一答,很好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从而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再次,通过生生互动,幼儿在不知不觉地理解故事,从而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
整个活动时我主要采用分段欣赏和整篇欣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较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部分突破重难点,让幼儿体验丑小花的自信,理解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其次是整篇欣赏,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幼儿体验故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提问法作为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的主要手段,把讨论法作为和幼儿互动的主要方法……
最后环节是故事表演活动,表演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发展幼儿大胆的表达能力。所以,以后的故事类学习,应该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表演活动,促进幼儿的表演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活动来自主题《弯弯绕绕》,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实用性。而对于植物的弯曲运动对于孩子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活动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的弯曲现象,并对一些弯曲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几种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5号。
2、事先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弯绕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2.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3.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4.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藤,这根藤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5.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二)找找弯弯绕绕的植物
1.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2.幼儿结伴去户外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愿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三块小毛巾,三块香皂,三个脸盆。
2、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吸铁石。
经验准备:
在一日活动中,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上了美术课,你们画的画都很漂亮,给自己鼓鼓掌。
但是看看你们的小手怎么样呢?幼儿:很脏老师:小朋友们好幼儿:老师好老师:等会儿我们就要吃点心了,那么在吃点心前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洗手老师:对,那我们除了吃东西前要洗手,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呀?
幼儿:上完厕所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老师:嗯,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吗?
幼儿:因为手很脏老师:对,我们的手上有很多细菌,他们就像小虫子一样,在我们手上躲起来了,如果细菌不小心擦到眼睛里,眼睛会很痒,如果把细菌吃到肚子里,我们也有可能会肚子疼。所以在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我们要洗手。
2.基本部分老师:那你们平时是怎么洗手的?
幼儿:这样(洗手的动作)老师:请你上来试一试。
幼儿:好啦老师:嗯,那你先回到位置上吧。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包子同学洗手,你们觉得她洗手洗干净了吗?
幼儿:洗干净了。
老师:嗯,那老师今天再教你们一种新的洗手方法,让你们的小手变得更干净。
(老师示范洗手)。
老师:那请你们仔细看老师怎么洗手哦。
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小手没有洗干净呢?因为你们没有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老师也来洗一下小手,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老师是怎么洗手的。老师刚刚是怎么洗手呢?你来说。
幼儿:你刚刚这样洗手。(搓手背的动作)老师:搓搓手背是吗?嗯,搓手背(贴图片)老师:搓搓手背,那你们跟老师一起学一下,搓搓手背。还有呢?还有什么方法洗手呢?
幼儿:还有这样洗手(动作措手腕)老师:这样是吗?搓手腕,你们也学习一下搓手腕,搓搓搓。还有呢?
幼儿:我看到了,还有这样搓大拇指。
老师:对,这样可以把大拇指上的细菌搓掉。还有呢?谁能一下子说出两个三个呀?
老师:你来说。
幼儿:这样。
老师:这样是什么?搓手心。还有呢?
幼儿:这个样子。
老师:这样是什么?搓指尖,把我们指甲里的细菌搓掉。
老师:还有这个是怎么洗的?(拿出剩下的`图片)幼儿:这样子,(学习图片上的动作)老师:对,这样搓能把我们关节上的细菌搓掉。还有呢?
我们经常搓的方法是什么?幼儿:搓手心老师:对。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搓手的方法。
老师:刚刚刚老师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那小朋友们,你们能按照图片上的方法来洗一下你们的小手,看看谁洗的最干净。(幼儿尝试洗手,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老师:两只手都要搓到哦。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片来洗手。
幼儿:洗好了老师:洗的真干净,给自己鼓鼓掌。
老师:小朋友,你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那你们回家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幼儿:好老师: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主题目标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
2、初步了解身体个部位都会活动,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3、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主题线索
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
主题说明
初入大班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环境以及自己在变化、在长大。他们开始学会在体验关注自身变化的同时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会用眼睛捕捉、用情感体验每一种事物的变化。
“我自己”这个主题,将引领幼儿从认识幼儿园的变化到认识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认识自己的变化到认识他人的变化。体验自己当一名大班哥哥姐姐的光荣感和责任心,有更大进步的积极愿望。我们将尽可能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鼓励他们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并在探索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关注:
1、发现自己成长的变化,能从外显的转移到发现内隐的变化,学会欣赏自己的成长。
2、关注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各个部位都会活动,会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懂得运动动能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
3、能仔细观察同伴的特征,发现不同性别的不同特征,并能用多种表征方式表现同伴的以及自己的特征。
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根据他人的情绪、表情、调节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快乐。
5、通过比较、测量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影子的变化、身高的变化等,了解测量的多种方法和工具,积累测量经验。
活动反思:
本月我们开展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通过子主题“我的五个宝”和“小手小脚”的探索中,孩子们在照镜子、朗诵儿歌、做游戏过程中,观察了自己的五官,并在与小朋友的比较中,认识和悦纳独特的自己。除了认识自己脸上独特的五官组成外,幼儿还在有趣的游戏中运用感官感知周围事物,发现自己的“五个宝”所具有的潜能以及如何积极地运用这种潜能,增强认识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手和脚同样也是幼儿表现和认识自己能力最重要的方面,主题“小手小脚”中,通过有趣的儿歌、歌曲、游戏,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小手、小脚特征,通过操作、制作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小手、小脚的本领,认识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并乐意尝试。
孩子们认识了自己的五官,了解了五官的作用,知道保护自己的五官;同时通过在游戏中对五官运用的感受,初步的体验到了自己是个能干的`孩子。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小手,能说出手心、手背及手指名称,能大胆的说出小手会做的事情;同时在观察脚的时候,认识了脚的不同部位,了解小脚的作用,喜欢自己的小脚,知道保护小脚的常识。
随着秋天气息的渐渐浓郁,我们的自然角也渐渐出现了秋的气息,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秋天的瓜果蔬菜,使得我们的自然角也秋意盎然。周末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带孩子走进了秋的世界,带着孩子们一起捡落叶,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关于秋天的树叶贴画,让我们的孩子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小百科:自己释义自身、本身。出自《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初,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唐]蒋贻恭《咏虾蟆》:“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明]李贽《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或者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