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28 17:08:58 晓怡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理解图画内容,引导孩子用对比的方法讲述小牛和小猴种瓜的不同态度。

2、发展孩子的讲述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做事要认真,不要马虎贪玩的道理。

3,认读生字瓜,并能进行组词和造句。

教学准备:

1,挂图4幅,猴子,小牛图片各一张。

2,幼儿用书及生字本人手一本c

3,带有瓜字的西瓜图片

4,词语:辛辛苦苦,马虎,勤劳,又大又圆,贪玩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图画讲故事,掌握瓜字的`基本笔顺和组词

教学难点:

能大胆想象,并作较完整,流畅的讲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创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傣族姑娘的优美姿态。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长卷画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一段傣族舞、课件

过程:

一、欣赏音乐

师:1、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一下。

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音乐是用葫芦丝吹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美妙的音乐,好象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小结:傣族姑娘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她们能歌善舞,在柔和的月光下,围着凤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丽的傣族姑娘来了。

二、发现傣族穿着、打扮的特色,为构图埋下伏笔。。

1、傣族姑娘美吗?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很美?

发髻、筒裙、图案

2、这儿还有两件漂亮的傣族服装呢:重在欣赏服饰图案。

三、教师跳傣族舞。

师:穿上漂亮的傣族服饰,来跳一段好看的傣族物吧。

1、师:傣族姑娘在模仿谁在跳舞吗?

小结: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欢学着孔雀来跳舞。

2、幼儿学一学孔雀的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美丽的'小孔雀,

师幼一起做理理羽毛、喝水动作

师:休息一会儿,我们来欣赏一下小孔雀漂亮的舞姿:手、身体形状

小结:这是傣族舞中最漂亮的动作,小孔雀挺起胸、尾巴高高翘起,身体呈“S”形,这个动作叫“三道弯”。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来把最漂亮的动作摆一摆。

四、师幼一起跳舞

师:小孔雀,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跳起来吧!

师:这只小孔雀跳得真漂亮、动作真优美;我们两个一起来跳吧;这个造型真好看!

五、幼儿创作:跳着跳着,天色晚啦,月亮慢慢地升起来,晚风吹拂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篝火晚会开始啦!傣族姑娘盘起高高的发髻,穿起长长的筒裙,小朋友,赶快拿起你们的画笔,把你们优美的舞姿画下来吧!

六、活动结束: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跳起来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让孩子们学会玩各种游戏。在玩中学会思考。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协调平衡能力。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游戏中的秩序;:2:调动幼儿的主动性;3:注意 在抢板凳的时候,容易摔倒

活动准备

板凳10张。幼儿11名。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开始环节

把板凳围成一个圆圈,孩子们围着板凳站一个圈。一个老师拿铃鼓;在旁边背着准备击鼓。

基本环节

在一个老师的口令开始后,另一个老师击鼓,孩子们围着板凳顺时针跑。在铃鼓停下之后抢板凳并坐下,十张板凳,十一个孩子,最后一个没抢到板凳的被淘汰。然后减掉一张凳子。淘汰的.下场,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游戏,减一张板凳,淘汰一个孩子。以此类推

结束环节

最后剩下一张凳子和最后一名幼儿,这名幼儿就算赢了。可以得到一个小五星。

延伸环节

让幼儿们在游戏后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没抢到凳子,怎样才能最先抢到凳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开心。但在游戏中有的孩子没等老师开始敲铃鼓就跑,有的没等铃鼓停下就抢板凳;。有的孩子为了抢一张凳子还要打架。不遵守游戏规则、秩序较乱。在下一次的游戏中应该先跟孩子们讲好要遵守游戏规则,要听指挥,要让小朋友们知道,这是游戏,不要应为这个影响小朋友之间的团结。

小百科:板凳亦作“ 板櫈 ”。木板面、无靠背的坐具。多为狭长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

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此处隐藏1974个字……、在班级活动区角增添与恐龙相关的游戏材料。

7、展示幼儿作品,使幼儿相互观赏评价,进一步加深对恐龙的了解和认识,并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家园共育

1、出一期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本主题的相关活动内容以及需要配合的方面,丰富孩子对恐龙的认识。

2、请家长帮忙收集有关恐龙的作用、特征的图片、资料,丰富孩子有关恐龙的知识。

3、请家长在家中多启发幼儿讲述关于恐龙的知识并记录下来,收集一些手工材料与孩子共同制作恐龙。

4、请家长上网查询关于恐龙的资料,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恐龙的种类与生存的环境。

教学活动

科学:神秘的恐龙

科学:恐龙的家园

科学:恐龙的演变

科学:肉食性、植食性恐龙

科学:认识剑龙、霸王龙

科学:恐龙的灭绝

语言: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

语言:故事“你真好”

语言:早期阅读“我是霸王龙”

语言:轰隆隆来了

美术:绘画“我眼中的恐龙”

美术:恐龙造型秀

美术:恐龙大聚会

音乐:游戏“恐龙来了”

音乐:欣赏——恐龙乐曲

音乐:歌曲“恐龙之歌”

综合:恐龙之最

数学:学习5的分合(摘苹果)

数学:探索2、3、4的分合(好吃的樱桃)

数学:探索2、3、4的分合(送苹果)

数学:学习6的分合(捡树叶)

数学: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空心积木)

数学:理解正方体的空间组合(小小建筑师)

体育:恐龙赛跑

体育:穿越侏罗纪

体育:恐龙搬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诗歌的稚拙美,学习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创编诗句。

2、过程方法目标:活动体例:散文童诗

重、难点:

引导幼儿会用"长大了,我就可以……"创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教具:小蝌蚪与毛毛虫成长历程图、教学挂图、小鸡、小鸭、小猴、毛毛虫、小蝌蚪的头饰、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

学具: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一张婴幼儿时期的照片。

教法设计: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视听教学法

学法设计:整体感知--探讨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弹奏律动:小蝌蚪律动表演,谈话激趣导入教师提问:"小朋友,老师刚才弹的律动曲名字叫什么呀?"(教师出示小蝌蚪与毛毛虫的成长过程图)提问:"小朋友,你知道小蝌蚪与毛毛虫长大后,分别会变成什么吗……它们长大了好吗?"(板题《长大真好》)幼儿认真观察画面,积极思考作答,齐读课题。

二、看图欣赏整体感知

1、出示本课教学挂图配乐诗朗诵组织幼儿认真看图、欣赏诗歌。

2、探究交流提问:你听到了诗歌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本领?(粘贴动物图片)举手回答问题,请个别幼儿来粘贴图片。

教师邀请六位小朋友扮成小猴子、小蝌蚪、毛毛虫、小鸡、小鸭和小朋友,并请每位扮演者说一段属于自己的儿歌。

3、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可加上舞蹈动作边说边表演。

提问:小朋友,说说为什么长大好哇?

同伴交流讨论,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发散思维请幼儿拿出自己幼小时的`照片,幼儿看看、想想并回答提问:"什么事情是小时候还不能做,要长大才会做的"?

5、观察、思考作答

三、练习说话

1、引导幼儿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逐一发表自己对"长大"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自己是小动物而不是小朋友,也会期待长大吗?"练习说"长大了,我就可以……"的句型(对能够大胆说话的幼儿奖励小红花)。

2、思考回答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今天学习的兴趣真浓!知识掌握的也很快,并能大胆讲话,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的学习,你们真棒!我给你们鼓鼓掌。

六、作业把今天学习的诗歌发挥想象说给爸爸妈妈听。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已长高、长大。

2、愿意与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3、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三、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四、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必备】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